经验谈 | 浙大学长聚焦现实中问题,拿下港理工、埃因霍温、港科广红鸟等交互&工业设计offer!
Jinfan
埃因霍温理工-Industrial Design



就设计行业来说,国外的设计教育比国内前沿也更体系化;国外的设计行业资源也很丰富。

目前准备去港科广的红鸟mphil。港科广的红鸟mphil硕士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月一万的奖学金,不仅覆盖了所有学费,还有很多结余,总体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项目。同时港科广的科研资源也不错,其计算媒体与艺术研究领域( Computational Media and Arts)下设了很多研究方向(如VR、Machine Learning等)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最后mphil作为研究型硕士项目可以在硕士阶段产出学术成果,为未来读博与科研提供很多帮助。

我的作品集内容以用户体验项目为主,也有数据可视化、硬件交互相关的内容。我的作品集比较聚焦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如我会聚焦于外卖塑料垃圾所带来的环境危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数据可视化与游戏的方式向人们传达外卖塑料垃圾的潜在危害与我们如何减少外卖塑料垃圾的环境危害;我也会聚焦于生活中遇到的不便来优化用户体验,如我的PlanWings项目就是通过用户体验设计来优化乘机行程规划。
项目介绍 :Tide of Food Delivery Waste

▲ Jinfan作品《Tide of Food Delivery Waste》
我最喜欢的项目是我的第三个项目Tide of Food Delivery Waste。在完成了前两个传统的UX设计项目后,我希望在第三个项目中增添游戏性与技术性,同时融合用户体验的方法论。
在选题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家乡舟山的海岸常有塑料漂浮物,经过详细调研,我发现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成为了各类垃圾中增速最快的一支,而外卖垃圾相较于普通垃圾更加难以回收处理,造成了更大的环境危害。因此,我希望通过数据可视化与传达设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外卖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环境影响。
进一步调研后,我和老师得出结论:单纯地通过数据可视化来展现外卖垃圾的量也许并不能出发观者的共鸣,而如果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向观者展示他们自己每个月产生的外卖垃圾量以及造成的环境影响就更容易触动观众。因此我们决定通过unity制作一个用于估算玩家每个月产生外卖垃圾的模拟器。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将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选择用餐方式(点外卖/堂食/自己做饭......),如果选择了点外卖,他们就需要在之后的环节中选择如何处理外卖垃圾(随意丢弃/分类处理/清洗后丢弃/重复利用......)。获得了玩家日常的外卖习惯之后,游戏将计算该玩家一个月产生的外卖垃圾总量以及这些垃圾带来的环境危害。与此同时,玩家也可以修改自己的行为来观察。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将玩家产生的外卖垃圾真实地提现到环境影响中。首先,我需要找到可靠的数据支撑,如每产生一千克外卖垃圾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会造成多少海洋或土壤污染等;之后我需要在unity中实现记录玩家点外卖的次数并通过次数推算垃圾的产生量以及可视化环境影响。在这个项目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unity,但是在chatgpt与李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实现了所有预期效果。


在准备作品集期间,我会少选一些学校中非必修的通识课,从而为作品集的准备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同时我也会尽量地将学校中的课程成果转化为作品集的一部分,如我在大三修读的web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我将课程作业个人网站开发直接作为了作品集项目的载体,这样不仅可以用交互形式更丰富的网站替代传统的PDF作品集,也能向招生官展示我的代码能力。

▲ arduino原型搭建
Q: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在申请过程中,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提交不同的文件。如埃因霍温理工需要提供毕业论文或开题报告,我不得不花了很长时间把我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翻译成英文;港科广需要提交硕士阶段的research proposal,但由于我当时也不明确硕士阶段具体要做什么方向的研究,因此我花了好几个晚上调研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熬夜撰写research proposal。这些不同的材料都需要提前收集信息开始准备。

▲硅胶气囊模型制作
▲ 建模
Q:准备留学的这段时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是我作品集准备最紧张的时间,不过为了提前感受下国际化的氛围,我和我的朋友忙里抽闲去了法国巴黎。在巴黎,我们看了奥运会、逛了商场,看了很多博物馆与美术馆。这次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国外的艺术氛围。

▲ 巴黎街头



我当时大概把杭州的大机构都看了一遍,但是大多数试听课程中展示的案例都是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但基本上没有落地实现或原型。后来我在LAC约了试听课,老师给我展示了很多行业内落地的用户体验设计项目,也为我展示了个人作品集网站。试听课中我了解到老师是西雅图tableau的在职用户体验设计师,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因此我最后选择了LAC。
作品集主带老师Li:老师的专业水平很强,有丰富的用户体验设计经验。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非常耐心且配合,会根据我的个人情况与兴趣方向帮助我发散思路确定选题。最后,老师在给我带来的眼界上的提升是很宝贵的,老师作为海外在职用户体验设计师,为我分享了很多前沿的行业洞见,也为我推荐一些设计师或优秀学生的个人网站供我参考学习。
项目四Liu:老师是我作品集的整体把控老师,也是我第四个项目InfoWhisper的指导老师。在人机交互领域非常专业,他所指导的第四个项目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引发了我对tangible interface的兴趣。同时老师会定期检查我的项目进度,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申请老师Gan:老师非常负责,在申请阶段与我一起选校、写文书。在文书头脑风暴阶段根据学校的偏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教务老师Yan:非常善解人意,当我作品集准备以及申请过程中有任何安排上的变动时都能和老师沟通解决。
托福考高点选校的时候能多很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