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视觉艺术与数字文化的跨学科探索!悉尼大学学姐斩获Pratt/CCA/USYD等offer!
Dan
悉尼大学
视觉艺术和数字文化双专业
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Design
加州艺术学院(CCA)-平面设计
悉尼大学(USYD)-Interaction Design and Electronic Arts
我选择出国主要是因为不喜欢国内创作环境的条条框框。国外的教育更注重个人创意表达和自由探索,这与我的创作理念更为契合。我希望在一个鼓励创新思维、允许不同声音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发展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
▲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
我的作品集包含两个UI设计项目和两个装置艺术项目,强调了我在视觉艺术和数字文化两个领域的专业能力,展现了我的跨学科设计思维。
项目介绍 :Fading Reefs
▲Dan作品《Fading Reefs》
这是我最满意的项目之一。该装置艺术旨在唤起人们对珊瑚白化现象的关注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我创造了一个互动性装置,使用温感材料制作了彩色珊瑚结构,当观众触摸时,珊瑚会从鲜艳的色彩逐渐变白,直观地模拟了全球变暖导致的珊瑚白化过程。
这个项目结合了艺术表达与环保教育,我不仅创作了实体装置,还开发了AR增强现实互动体验。通过扫描装置旁的QR码,观众可以在手机上获取更多关于珊瑚白化的科学信息,了解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从构思到制作,我经历了材料实验、3D建模、UI界面设计和用户测试等多个阶段。通过在公共空间展示这一装置并记录观众互动,我发现艺术确实能有效地促进环保意识的传播,让复杂的环境问题变得直观可感。
这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由于同时在两个专业学习,学校课业本身就很繁重,再加上准备作品集,时间安排变得异常紧张。我采取的策略是尽量让学校项目与作品集内容产生联系,将一些高质量的课程作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作品集项目,这样既能完成学业要求,又能丰富作品集内容。此外,我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合理规划每周的工作进度,确保两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关注。
Q: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最大的困难是跨专业知识的整合与平衡学校作业和作品集时间分配问题。由于我的作品集项目涉及装置艺术和UI设计等不同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有时会遇到知识断层的困境。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加跨学科工作坊,向不同领域的同学和老师请教,弥补知识缺口。例如,在"Fading Reefs"项目中,我需要了解温感材料特性和AR技术,这些都不是我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自学和寻求帮助,我最终克服了这些技术障碍。
对于时间分配问题,我学会了更高效地工作,设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严格执行计划。有时候我会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清晨或深夜的高效时段专注于作品集创作。
▲AR技术
LAC的老师们非常负责任,这是我最欣赏的地方。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课老师深入理解我的设计理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申请老师对申请流程了如指掌,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务老师则高效地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整个申请过程顺利进行。
首先,要尽早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我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想走用户体验(UX)、视觉传达(Visual Communication)和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的路线,这帮助我在收集素材和创作项目时更有针对性。不要盲目追随流行趋势,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深入研究。
其次,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非常重要,它是展现你个性和设计理念的绝佳机会。不要把它当作简历的文字版本,而应该讲述你独特的故事、价值观和创作动机。招生委员会每天要看几百份申请,一个真实、有深度的个人陈述能让你脱颖而出。
第三,不要低估跨学科知识的价值。现在的设计行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我的双专业背景在申请中成为了优势。即使你是单一专业,也可以通过选修课、工作坊或自学扩展你的知识面,这会让你的作品集更有竞争力。
最后,申请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要有耐心,保持健康的心态。我曾经因为赶制作品集熬夜好几天,结果效率反而下降。合理规划时间,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跑到终点。记住,作品集不仅是展示技能的工具,更是表达你对设计的理解和热爱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