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25Fall 国美学姐伦艺、金匠、金斯顿等4枚工业设计offer接连拿下!从堆满衣服的椅子入手的多功能产品设计!
LAC 国际艺术中心 25Fall Offer 季来临!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LAC学员Yao同学,她的作品集灵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梦境的记录,旨在通过艺术形式捕捉并分析日常现象或瞬间记忆。风格独特而充满好奇心,设计上注重情感表达与人性化,同时融合了猎奇元素与实用性,致力于在视觉与概念层面创造出兼具趣味性和深度的作品。最终Yao同学成功斩获了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金斯顿大学、拉夫堡大学等4枚工业/产品设计方向offer。
勇敢尝试更多样的体验
[关于选择]
最初考虑出国,源于我和爸爸的一次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他表达了对我未来发展的迷茫,所以我们交流了关于我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而我本人喜欢尝试和接触不一样的氛围和环境,接触多样的体验、多样文化观点熏陶下的人,所以我和他提出了出国的想法。在权衡了学费、未来职业发展、以及自身的成长需求后,我最终决定迈出这一步。我希望能因为这一步让自己未来能更勇敢的去尝试其他的事。
[项目介绍]
我的作品集的选题大多都源于我个人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比如宇宙、梦境、堆放衣服的椅子……都是我想尝试的东西。就拿“堆放衣服的椅子”这个项目来说,灵感来源就是朋友堆积如山的椅子,很多时候那个椅子还会不堪重负的倒下……此外,平常我还会记录一些自己的梦境,每当经历一场非常有意思的梦境时,总会很遗憾不能将其拍照留存下来。因此,我的作品集的方向就和分析记录有关,思考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捕捉并分析这些瞬间的记忆。在创作过程中,我通常都会带入自己的猎奇心理,想做一点独特而有趣的方向,设计风格也会参考一些有趣的作品去定位作品的排版基调。
我想介绍的是我最喜欢的项目《Stroller chair》。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就是朋友堆积如山的椅子,很多时候那个椅子还会不堪重负的倒下。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经常被忽视的习惯。在宿舍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有专门的“椅子”来放衣服。
在学生宿舍或小空间居住环境中,家具被迫承担着超越其原本功能的角色——椅子变成衣柜、床头变成书桌、飘窗变成储物间。而最让我着迷的是人与物品之间这种“错位共生”的关系:我们明明拥有储物家具,却依然习惯放任衣物在椅子上野蛮生长。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是因为现有的收纳系统设计不合理,还是人类对“临时性”的本能依赖?
▲项目调研
为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在研究阶段,我通过采访身边在学校住宿和在外租房的有独立空间的女性朋友,我发现“椅子堆衣”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空间利用的心理博弈:衣柜代表秩序化的长期规划,而椅子则是即时性的缓冲地带。就像我们会给电脑设置回收站而非直接永久删除文件,这些堆叠的衣物实际上是“情感缓存”——那件穿了一次还不脏的毛衣、前任送的舍不得丢的围巾,都处在“待分类”的中间状态。
所以基于这个有意思的发现,我决定不设计“更高效的衣柜”,而是构思了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更聪明的缓存系统”,这把椅子需要满足两个矛盾需求:既要承载不断增加的临时物品,又要保持随时可用的工作空间。
在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我联想着自己平时舒适的姿势,为把椅子设计了多个弧形的把手。不区分椅子的地面和背面,将椅脚替换成万向轮,在灵活变换的同时,突破了空间和功能上的限制,让它不被定义。当年轻人居住空间不断缩小时,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物件,而是能伴随生活状态自由转换、满足多种需求的情绪载体。
▲项目产出
找到自己的节奏 持续专注
[准备相关]
我的课程强度是,在学校里一周有两到三节课,作品集每周一节课,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持续专注的时间,把一周的拆成两段集中处理的时间。在工作日因为需要频繁的和学校的老师和组员交流,我无法准确掌握每次上课和小组讨论的时间,所以把重心放在学校的项目上,对于作品集就只是构思,其实这一步也挺重要的,构思我的每一步行动,虽然仅仅是构思,但在我开始做作品集的时候就是事半功倍,因为我已经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做什么了。在作品集的时间段里就完全专注作品集,不处理学校的项目,在和作品集的老师沟通完之后才开始处理学校堆积的工作。以此循环。
我觉得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情绪。在准备的过程中,因为任务繁重,时常感到灵感被榨干,感到焦虑和抗拒,并陷入自我怀疑。
我个人来说,首先就是先把焦虑的事放一放,即使进度少的看不下去也尽量先脱离这件事,多做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比如运动,找朋友找AI疏解自己的情绪,多写一写日记,无论写什么都可以。只有调整好心态之后,才能更好地决策和规划以及迸发更多的灵感。
体系完善 师资突出
[关于LAC]
其实我在选择作品集机构的时候,没有做特别多的对比,更多的是从性价比和学习体验为主。我认为性价比不仅仅意味着价格,更关乎教学质量、导师资源和整体的学习氛围。LAC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学习氛围很好,导师的资源也都很好,感觉在这个机构不会有太多的纷争,只是一起努力做项目。
相对于其他中小机构来说,LAC的体系很完善,在同等价位里,师资力量会更突出。相对大机构来说,LAC在管理上也不会太冗杂,和带课老师、申请老师、教务老师的沟通都流畅,也没有出现踢皮球的情况,老师真的都很负责!!
我只想说老师们真的都很负责,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和这几位老师的沟通一直都很流畅。
我也要特别感谢momo老师在教我的时候能很快的帮我捋清思路,帮我缓解焦虑情绪,给我很多的肯定和鼓励,真的很爱momo老师。另外在我有提升技能需求的时候,专业老师也会帮我联系他的朋友给我教学。
以及我的申请老师,也会在申请过程中帮我及时关注申请时间和相关材料,真的省了我很多时间,还会给我鼓励,效率还很高!!
总之老师们真的都很好!!
▲项目拍摄花絮
图文来源 / Yao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