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No.7 | 斩获英美欧8张offer,她说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信心
Jiahui
苏州大学 建筑学
托福:99
GPA:3.8/4
获奖经历:
2019年东南·中国建筑新人赛TOP100;
2016-2017,2017-2018,2019-2020学年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一等奖;
2018-2019学年苏州大学学习优秀二等奖;
2016-2020连续四个学年苏州大学综合奖和社会工作专项奖;
2016-2019连续三个学年苏州大学校三好学生;
2017-2018学年周氏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9年“20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结项一般项目;
2019年苏州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三等奖
自我评价:我一直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没有什么突出优势,经常会控制不住地怀疑自己。感谢过去陪伴我肯定我的人,让我在孤独焦虑的时候有勇气继续热爱生活。
回顾过去这兵荒马乱的一年,由于突然而至的疫情和一些不受控制的意外,实际上我的每个准备阶段好像都不是自己一开始预期的模样。
其实直到2019年末我都还在纠结于保研与出国两个选择之间。从小到大,我长时间离家的距离不超过50公里,对家人的依赖和自身不够成熟的焦虑让我迟迟下不了出国的决心。而另一方面,高中时去美国走马观花的旅游经历也把我对留学的憧憬早早埋进了心底,我至今记得在费城参观宾大的时候父亲开着玩笑般对我的期许,这也是我将宾大作为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宾大的时候
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这一整年里我的慌乱与焦虑。1月初我正处于对比和抉择的阶段,在参考了学长学姐们的意见之后,我最终选择了签约LAC。出于对当时学院还没有通过学科评估和经济方面压力的考虑,我选择了以英国和欧洲为主方向,美国方向只加申了一所梦校宾大。
紧接着二月突然而至的疫情把语言考试的安排计划完全打乱,我还记得当时看着每个月考场被陆续取消、看着后半年全被选满的考位的绝望,最终我的托福也没过百。不过万幸的是,美国院校对GRE成绩的要求取消。因为后半年忙于作品集的我真的很难挤出语言考试的复习时间(一定要早考语言!!!谁知道会有什么意外突然而至)。
另外,我自己对作品集的时间安排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黄伟老师带我做了第一个项目,帮助我打开视野,转换我的设计思维。但刚开始的几个月我的进度非常缓慢,后来8月由徐鸣亚老师辅导后我开启了第二个项目,并开始图纸的绘制。我们一起推进最后的三个项目,最终我赶上了投递的截止日期。还记得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和家人都陷入了非常焦虑的情绪之中,这种做不完作品集的焦虑感一直持续到21年1月初投递的阶段。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徐老师,没有他我估计得gap一年了。
做作品集时拍的学校天空
现在回想做作品集的时光是紧张而快乐的。虽然时间不太够,但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在方案中被实现了。徐老师对于设计的切入点和思考方式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对我的图纸的叙述方式、风格以及排版的指导让我收获很多(Ps:徐老师的微信小表情真的好可爱)。在此还要感谢一直帮助我支持我的静姐和华哥,祝福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今年3月12日我收到了宾大的offer。说实话挺意外的,毕竟我在机面的时候出了点状况(大家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多试几次网络!!!),也没有收到early notice。从二月底收到宾大的群发通知邮件以后我就开始等待,那段时间还是挺煎熬的,一到晚上就坐卧不安,能刷好几十次网易邮箱。幸好最后结果是好的。
我的作品集主要是围绕着建筑师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展开的,其中主要包含了对跨省通勤、疫情中人们的生活、山体滑坡灾难过后和老城空心化趋势等问题的一些想法。做作品集的这段过程对于我而言是新鲜而宝贵的,它对于概念的切入和建筑的生成与我在学校做课设时的思考方式有些许不同。
在学校中的课程设计中,我通常会以“我想”为设计的起始,比如“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我认为”场地及周边的人群会需要一个什么功能,“我希望”在其中人们的使用行为是什么样的,等等。
以课设中的书店改造设计和住区设计为例。书店设计是一个偏向于室内设计的厂房改造项目,基地位于苏州的工业园区,其背后的场地故事比较匮乏,当时我就直接是以“我想探寻不同的光环境与阅读体验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想法作为了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在与同学合作的住区设计项目中,我们也是更多在思考场地中的居民是什么样的人群,可以发生什么故事。
而在黄老师和徐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自己之前对于建筑的认识的局限性。建筑是一个如此宏大的论题,其不仅仅是遮蔽物的建造,还包含着设计者对于城市对于社会对于生命的一些或浪漫或严肃的思考。在以前的设计中,我总是执着于用一根理性而逻辑的线去串联起整个设计过程,而未意识到,设计本身的目的与意义或许应该是带有一些感性的畅想的。同样是住区,我第一次尝试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去思考,即疫情这样一场全球性灾难的角度,会开始试图跳出自身想法的框架,去思考建筑师可以做什么。
在四个项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疫情下的住区改造项目,该方案探讨了人们怎样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尽力维持以往的生活,如何在一个生活与灾难之间寻到一个平衡。
我主要从在社区中垂直交通的加建和医疗装置塔的建造两个策略入手。垂直交通的加建和社区中原本流线的梳理调整可以使感染人群与未被感染人群的流线不交叉,以减少疫情传播,也使得未被感染的人群可以正常通行。而医疗装置塔与胶囊病房的设立可以在社区中直接对病人进行治疗,且胶囊病房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疫情的严重程度,使其不仅承担医疗功能,也间接成为反映灾难情况的标志物。
2019东南·中国新人赛是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次竞赛经历。当时我是直接拿大三上半学期的第一个设计——博物馆,在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之后重新出图,参加了这次竞赛。
这个方案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博物馆的主体展陈部分是由场地中的苏州老房子串联改造而成。整个设计从整理出场地中建筑的风貌与保存完好程度开始,推导到保留与拆除的部分,再到每个区域的新建筑与新的操作的介入程度,以及不同分区的功能布局。在收到TOP100的通知和东南建院的比赛邀请之后,我花了半个暑假做了一个模型,可从几个剖面看出整个展陈流线上丰富的空间体验。
最后虽然没有获得前十六的奖项,但几个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收获很多。这个方案我在黄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重新设计,成为作品集中的第四个项目。在二次设计过程中,除了对设计切入角度的思考,我对建筑形态的生成也有了新的认识,光坡屋顶的形制就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
平时我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热爱小说热爱奶茶,又懒又宅但是喜欢看展。
我比较敏感,情绪经常会有些波动。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是哭一场,将积攒的坏情绪全部释放。去年后半年画图的时候,我一直循环播放说唱新世代的歌单,超级喜欢于贞的《她和她和她》和姜云升的《芸芸众生》,在每次我烦躁或者焦虑的时候帮助我平复心态。
磕磕绊绊走到现在,不由得庆幸自己选择了LAC。这一年多以来最感谢的除了徐老师就是Jeffrey老师还有负责我申请投递部分的李涵老师。Jeffrey老师和我父亲沟通的时候一直超级耐心,会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我。记得李涵老师在凌晨三五点的时候还从睡梦中爬起来帮我投递。真的真的是太感动了!
另外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叶露老师、晓宏老师,以及帮我写推荐信的陈曦老师和吴院长。这五年的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最后,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首先是要早点把语言解决掉,尤其是申请美国方向的同学。实际上在后半段的作品集制作过程中,很难能保持专注地进行语言的学习。还有就是心态的平稳还是很重要的,在焦虑的时候放空一下自己反而能提高总体的效率。另外,在面试之前除了做好充分的资料整理之外,一定要多多调试设备和网络(我的血泪教训)。祝愿大家都能收到梦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