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41 | 重大学长一周内决定建筑转交互拿下TUD/CMU/GSA等7封offer:不要过于担心沉没成本

学生案例 / 交互设计 / 2025-01-09 15:37:50

图片


图片

小Z同学

重庆大学 建筑学

托福:107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TUD-Design of Interaction
UW-MSTI
CMU-MIIPS(Wait List)
PolyU-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Purdue-User Experience
GSA-Interaction Design(给面试,但没去)
NUM-HCIM


OFFER展示

图片



图片

考研失利 留学求稳

[关于选择]

考研时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直到出分前都觉得自己很稳。出分后,其实各科都不错,但某一科踩了坑挂了。这让我意识到考研的结果已经不是自己能力是否足够能决定的了,且想要挽回失去的时间,遂决定留学求稳。

关于设计,我喜欢建筑学非线性的思考方式,感觉很像烹饪,项目的文脉、历史、经济等各个条件就像摆在桌上的各种食材,至于食材怎么组合、每种食材的比重则依赖于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观和在过往经历中形成的基于理性的直觉。差劲的建筑师最后做出来的菜肯定是难吃的,但好的建筑师的作品即便是同一道菜也是各有各的口味。这种模糊不清又不稳定的状态很吸引我。

关于交互设计,个人还在探索中。在我看来它有着更明确的思路,对知识广度的要求与建筑行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要担心沉没成本

[准备经历]

毕业后我尝试过考同济建院的研,但事与愿违。三月份找了几家机构后,三天内就确定了 LAC——一直到七月底前,我都在准备申请建筑,刚好这段时间也给了我好好思考行业以及未来方向的时间。在了解各个主流院校的众多研究方向后,并没有发现能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破局的点,最后在一星期内决定选择转专业并转考托福。

前两个作品是同时进行的,但因为自身是拖延症+完美主义的王炸组合,把托福备考时间拉得很长,一直到十一月底,前两个项目还没有收尾。在时间压力下,第三个项目一个月就完成了,现在看来作品集只要不纠结一切都好说。一月初开始投递作品集,虽然只有 3 个项目,但好在之前打磨得还行,都取得了不错的 offer。

因为太怕没学上,所以选择到处混申。作品集方面我并没有刻意迎合任何一个学校或国家的风格,而是努力地与自己的优势和专业背景相结合。个人觉得我的选题做得比较好,立足于实际的问题同时能体现自己的经历。同时,三个项目或多或少都和我建筑学、空间设计的背景有关。

图片

▲Z 同学的作品集


项目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因为转专业,所以一直在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我是个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很少会内耗的人,但这的确是我第一次困难到排解不了自我的负面情绪。好在坚持了下来并且拿到了不错的 offer,这一切在拿到理想的 offer 之后瞬间都解决了。


语言考试方面,一直到 11 月初才考了第一场,而且分数极低(90)。因为当时疫情考场一直在取消,我不得不全国到处飞,在不同地区的学校盯考场以防万一。而且我还必须提前在当地住一个星期(隔离),导致整个十一、十二月我都住在各地的酒店里,也遇到过考前一天取消的惨剧…...


好在自己心态较好,考了两次就达到了总分的要求(107),但口语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事实证明语言考试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拖下去不仅效果差而且浪费时间。而且尽量早考,不然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口语和写作分数能有多低…...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永远要对自己的能力边界保持自信,一时的失败不算什么。转行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不用担心沉没成本,你的核心资产在于你自身培养出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不是你在某一学科上所花的时间。

完美主义可以,但一定要规划好时间,留足空间。但申请的时间一定是不够用的,我几乎每个项目都卡在 ddl 凌晨前交掉。再有能力的老师也只能把控你的大方向以及纠错,作品的深度以及表达方式还是得靠自己去思考。


图片
严肃游戏

[项目介绍]


第一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之前看到过的一则市民对新建台北故宫博物院发表看法的新闻,于是想做一个线上平台来帮助城市设计师获取来自公民的想法,从而打破自上而下的城市设计带来的忽略居民需求的问题。

图片


图片

▲Z 同学的作品集

通过调研,我发现类似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所以结合自己做的访谈能够很容易地得到比较详尽的信息——最后确定项目主要集中于降低公民参与的学习成本、提升公民提案的参考价值以及说服公民接受与己不同的意见。

图片


图片

▲Z 同学的作品集


最后的产出借鉴了严肃游戏的概念,希望能够在吸引更多人参与的同时激发市民的洞察力,从而提出设计师看不到的观点。界面的设计类似于电子游戏“simcity”,但更加简洁,同时借鉴了城市计算设计的相关研究,加入了推荐步骤及即时评分等功能。

整个项目我觉得做得最好的部分是它的逻辑,即如何从 0 到 1 引出概念,再将概念发散。同时文献的查阅也很重要,在查阅过程中我很惊喜地发现了很多院校如 MIT、TUD、NUS 都已经做了非常类似的项目(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哈哈),能获取很多自己调研得不到的有用信息,为最后的产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Z 同学的作品集



图片

让人觉得安心
[关于LAC]

我比较喜欢在 LAC 选老师的自由度,客服老师也很负责,让人觉得安心。加上自己不太喜欢浪费时间去纠结,所以只看了两三家就决定了。

金老师和我有相同的建筑转交互背景,很认真负责,带我入了交互设计的门。沟通起来也很愉快,总能提出很犀利但很受用的意见,很喜欢他这种有话直说的风格。


图片
看书&撸猫&打游戏
[日常生活]

我偶尔看看书、撸猫、打游戏。


在准备建筑申请的第一个项目时参考了许多法兰克福学派的书籍,印象比较深的一本是德波的《景观社会》。虽然主题和设计毫不相关,但它从生产和消费二元关系的角度思考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让我对各种建筑观背后的逻辑有了新的理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图片

▲《景观社会》


图片

▲Z 的小猫



图文来源 /  Z同学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6、27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