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26 | 武理学姐打破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成功斩获爱丁堡室内等offer!
Hazel
武汉理工大学 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校一等奖学金
Edinburgh - MA Interior, Architectural and Spatial Design
RMIT - Interior Design
MMU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选择出国是因为不喜欢国内的教学和学术氛围hh,在我的本科学习中,我认为环艺这个国内特有的新兴学科只是一个带我走进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敲门砖,在这期间我做了一些“建不起来的”建筑,“图面上的”室内设计(笑),唯一有价值的不过是让我明确了我未来的道路,我想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我认为设计师更重要的还是要多看看世界,更多的关注民情和人文,而非所谓的华丽的图纸,所以我选择了到室内设计专业更加成熟完善的地方去深造。 ▲ Hazel 目前只收到了英国和澳洲的offer还在等待欧洲的学校。其实还没想好到底要去哪里。虽然阿尔托狠狠的把我拒绝了,但我的dream school永远是阿尔托,看来只能准备以后申请二硕或者phd了hhh ▲ 阿尔托自宅 我喜欢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实在是有点数不过来hhh,不过我最喜欢的设计师是阿尔瓦·阿尔托先生,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是“人情化设计”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将阿尔托作为梦校的原因之一。 ▲ 阿尔瓦·阿尔托先生 我也很喜欢隈研吾的木结构,在他的手里,木头和竹子的形态千变万化,超级迷人。其他还有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等,比起欧美设计师,日本设计师的风格更多了一些亚洲的含蓄,非常吸引人。 我对设计的看法一直在不断刷新,之前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但当下我的看法是,无论是什么设计,它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正在发生的实际的问题。我非常喜欢去探索人与自然边界的问题,我认为人类生于自然应该融入于自然,而非用冰冷的钢筋水泥将两者隔绝开。 ▲ 隈研吾作品 一个好的设计往往不止涉及美学和设计的问题,还会融入类似思辨、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我想去更远的世界继续学习和吸收知识,用更多元的眼光去看待设计,完善我的设计思想。 ▲ 维堡图书馆(阿尔托作品) 关于未来的理想,当然是成为一名非常厉害的室内设计师,一个有非常鲜明个人风格的设计师,一个真正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设计师。 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针对不同国家院校的风格(除了一些比较硬性的:比如欧洲的室内设计就是比较偏建筑,更注重落地性,那就不能做的太抽象),或者说不应该去刻意迎合不同国家的风格去完成自己的作品集,更重要的还是做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做出自己的风格。很感谢我从小的绘画学习经历,让我在制图的时候可以做出还算“美”的图纸。但我在做图的时候也时常非常担心我的图纸是不是不够炫酷,我的图量和别人的比起来是不是太少了,但和祎洁老师不断交流后我发现,只要是能清晰传递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内核的作品集就是好的作品集。我认为还是要大胆地尝试,不要怕试错。 ▲ 作品集中一张大家看了都说好的效果图hhh 其实整个过程种并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特别大的困难,真要说的话是前期太拖延了觉得时间不够,解决办法只有:熬夜熬夜熬夜,通宵通宵通宵hhhh 我觉得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十月份,距离米理第一批ddl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候,那时候我才将将做完前两个项目(甚至第二个项目还有一些图纸要加),我第一次上审核课,黄老师说我的作品集甚至及格线都够不上,因为前两个项目非常抽象,体量也不够大,和欧洲院校喜欢的类型几乎背道而驰,申请无望。那时候真的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独自坐在上海线下那个小玻璃房里偷偷抹眼泪,整夜整夜的失眠,本来打算赶完作品集好好减肥,结果这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睡不着就疯狂看优秀作品集案例,甚至做好了先去工作几年再申请的打算。后来好在有很多朋友们和张老师的鼓励,我又逐渐调整好了心态,赶不上米理第一批就认真做赶第二批;欧洲院校喜欢什么我就再加什么;来不及做我就少睡觉多熬夜,最后终于在我给自己定的时间内完成了。 ▲ 上海线下校区长得非常漂亮的墩墩 给学弟学妹的Tips: 合理规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合理规划时间!重要的事情说三次hhh。 GAP并不可怕,我们不是被鞭子抽打着往前赶的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人生还很长,与其匆匆忙忙的追赶,不如先沉淀下来,好好准备这一次重要的人生节点。 还有就是不要太焦虑,要相信自己。
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应该是我做的第三个项目,是我几个项目里面做的逻辑性最强的一个项目,严格来说它其实不是一个室内设计的项目,是我针对尼日利亚(尤其是其北部博尔诺州)营养不良问题做出的一个短期到长期的小型设计规划。
「 设计概念 」
在刚开始准备作品集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要做一个关于MSF组织(无国界医生组织)的研究与设计,在深入了解中发现,无论是MSF还是其他官方及非官方的组织近几年都在共同关注着一个问题——尼日利亚儿童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于是我开始根据时间线追根溯源,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食物供给方面,二是当地人口方面。
接着我提出了短期的MSF组织援助计划和长期的当地居民自给自足发展规划。从短期来看,这块场地作为无国界医生组织驻扎的救援中心,其主要功能是收治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和为部分流离失所的妇女儿童提供暂时的庇护。从长期来看,这块场地在营养不良问题缓解后会被重新规划成为一个以小麦种植与加工为主的农业学校,用于教授曾深受营养不良问题困扰的居民从种植到食品化、商品化获得盈利等方面的知识。
「 基础BOX 」
因为短期与长期功能规划的不同,场地的平面排布必然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于是,我选择从模块化和可移动建筑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内不同功能所需空间大小的不同,我设计了一个最基础的box,四周的支撑柱和墙面均通过一个连接件互相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拆除重组。再将n个这样的基础box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排列组合。
在墙体材质方面,根据不同场景和功能的需要,我选择了膜材、编织秸秆、木板三种材质。在第一阶段,无国界医生在此驻扎营地,需要迅速搭建救治场地援救病人,所以使用膜材作为墙面,在短期内满足作为一个病区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编织秸秆和木板作为非洲盛产的材料,会逐渐代替膜材,充当类似于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功能。
「 平面组织排布 」
第一阶段,场地内box的主要功能是:门诊、病房和MSF宿舍。
在这里着重的研究了病房的组合方式。营养不良问题大多发生在儿童身上,同时也会有许多孕妇或尚在哺乳期的母亲与她们的孩子。所以我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病房组织方式,分别适应轻症患者,重症患者,有家人陪护患者以及哺乳期母亲需要的相对隐私空间。
第二阶段,场地内的主要功能是:小麦种植教室与实验田、小麦食品加工教室、小麦商品加工教室、部分宿舍。
这个项目放在了我作品集中的第一个,虽然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的成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项目对我的设计逻辑和思维都有非常大的提升,把我从非常概念的设计中来回到现实来,学会更加系统、更加有逻辑性的进行设计。
最开始就经常看到朋友圈里同学们转发一些LAC的制图推文,自己也了解和参加过LAC的技法课,所以在决定出国后就和LAC联系了,很快就定下来了。
我很喜欢带我的每一个老师,但最要感谢的还是我的作品集老师,祎洁老师是带着我做完整个作品集全部项目的老师,非常感谢祎洁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无限制拖延的容忍,在我每次设计瓶颈的时候给我提供灵感,也在我想法太飘的时候及时把我拽回来。做作品集的这一年多里,我的整个设计流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设计、做图体系。
我的申请老师是VIVI老师,在我申请的过程中一直非常耐心地指导我准备各种文书和学校材料,在我懈怠的时候督促提醒我,在我非常焦虑的时候鼓励我给我提出解决办法。
还要感谢上海线下的墩墩小朋友hh,在我每次肝图肝到身心俱疲的凌晨,转头看到墩某陪在我旁边睡得面目狰狞不省人事的时候还蛮治愈的。
▲ 上海线下每天熬夜肝图时候在我旁边睡得不省人事的墩某
一直都有在看各种各样的书,无论是专业相关还是其他,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什么的也看了很多很多,一时间也说不出哪一个对我影响最深,挑一个最喜欢的话,真的很想推荐美剧《Shameless》,是我逢人必推的程度。在我焦虑到爆炸,觉得我的人生快要完蛋了的时候,都能让我从中获取一些继续下去的力量。在我每次觉得life sucks的时候可以对着它大喊“Fuck you you fucking fuck”(hhhh)
▲ Shameless
我是一个非常宅的人,不喜欢社交,更喜欢自己待着,或者和我的小狗在一起,喜欢听歌(最近沉迷Maneskin和Dope),沉迷看小说,也很爱自己写耽美和同人文hh,看电影、电视剧,心血来潮的时候喜欢自己一个人在不同城市的大街小巷走来走去。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外向,喜欢和他们一起吃吃喝喝,喜欢出席一些需要“盛装出席”的场合,比如万圣节活动hhhh。
▲ my baby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