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 国际艺术中心 Offer 季来临!今天为大家介绍 Li,环境设计转交互的他,至始至终都偏爱更具可能性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他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探究了很多“身边的命题”,尤其为我们介绍了基于阿兹海默症得出想法的 UX 项目。Li 同学
所获 Offer(截至目前):

大学其实完全没有考虑过出国(笑)。首先是因为跨专业,自己想要更扎实的基础,不太愿意马马虎虎、一点概念也没有地就随便换一个专业;其次是美国院校的交互设计,相较之下确实更为优秀,所以就决定出国了。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设计风格。如果是建筑设计的话,倒还可以说说。我很喜欢 Thomas Heatherwick,就是设计了像陀螺一样的椅子的那位建筑师。因为我本身就很喜欢具有可能性的东西,而且因为我本科是环境设计,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交互性的空间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转专业到“交互设计”。而且,我觉得生活里出现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很有“实用性”,好玩儿也挺重要的。
▲Thomas Heatherwick 设计的椅子

我的作品集总共分为四个项目。其中三个是UX+UI,最后一个是游戏、建模方面的。我主要介绍一下 UX 的项目吧——第一个 UX 项目基于阿兹海默症。因为我爷爷患上了这个病,所以我一开始就有了相关的项目灵感。第二个作品是预防年轻女性在酒吧被下药的一个装置和软件。第三个是疫情期间被隔离在上海,做饭很不方便,从而设计的一个和营养相关的交互软件。游戏和建模方面的那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展现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技能,空间相关的,想着这样能更好地体现“转专业”之间的衔接。
▲Li 的作品集
阿兹海默症的项目,主要是为了拓展老年人的社交圈,以减缓老年人的记忆衰退进程;预防女性被下药的项目,是一个硬件加软件的组合,硬件方面设计了一个手环,携带很便利,也可以附在杯口上,随时监测相关的数据,如有异常,能够及时通过软件向主人报警或自动联络紧急联系人;食物、营养相关的项目,是基于现有食材,自动匹配更优化食谱的一个 app,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组合好食物的搭配,避免掉繁琐的生活细节。虽然以前做交互,一直说自己在关注“弱势群体”,但其实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上,更像一个口号。也是因为我爷爷患上了这个病,我才更直接地体会到了作为家属的心情,观察到了生活上的各种变化。
我最初的想法是,我能不能设计一个 app,帮助这些患者治愈或延缓疾病,但经过调研,我发现阿兹海默症并不能被治愈,目前连医学手段都无能为力,我就开始转换我的思考方向——怎么去干预人的大脑老化进程?是不是因为生活里过多的一成不变和各种情绪方面的原因,让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呢?然后也是经过调研,发现了大脑老化其实是要越过一个阈值,才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病情。而影响这个阈值的最关键因素是社交和运动。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老年人这个群体减少社交和运动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系列研究,最后才得出了产品的痛点和设计着力点。
▲Li 的作品集-调研
第一个要点是维系老年人的社交圈。第二个要点是适老化设计,以帮助这个群体更高效地使用软件,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潜在朋友圈。因此,这个软件便依托在微信内,通过匹配各自的日程,来制定更为便利的线下聚会或活动计划。只要你的微信好友感兴趣,就能快速地对应时间,安排活动。我觉得它很不一样的点在于,突破了国内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他们都很乐于在家里带孩子或是只喜欢广场舞之类的活动等——这个软件应该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老年人在社交方面的挫折感,丰富他们的日常。
▲Li 的作品集-用户画像、产品部分

因为我是大四毕业后 Gap 了一年,所以准备作品集的这段时间,完全是脱产在弄,并不存在和学校作业之间的冲突。但毕竟我是转专业,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基础课和软件技能之类的东西上,刚开始也是一头雾水,做了很多功课。
▲Li
Q: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好像从头到尾都是困难,转专业确实不容易,相当于重新学习了。但幸好都坚持了下来。Q:准备留学的这段时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首先,不管你现在想不想出国,好好学习,把绩点弄上去,不会有错。我一直到大三,都是铁了心不想出国,但后面突然有了这个打算,才意识到绩点的重要性。到了大四,才拼了命地努力,终于把绩点提了上去,满足了绩点的要求。其次是关于转专业。难度肯定是有的,但也没有那么难。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确定喜欢这个专业,如果决定了,就去踏实努力就好。另外,实习经历也是挺重要的,有时间就去“卷一卷”吧,确实很占优势。
▲Li 的作品集

我其实没有看很多机构。因为我本科就是念环境设计的,所以很早就知道 LAC,刚好也有认识的人在 LAC 申请过,觉得体验很棒,我就在咨询后决定来这里了。可能感觉比较重要吧,感觉对了,就决定了,没有太多纠结。老师也挺重要,适合你的老师能让作品集准备的效率提高。我觉得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吧。当时是先做了第一个作品集,其实挺烂的,但老师一直都很鼓励我,说转专业能在开始有这个水平,已经很棒了。到后面,我们就开始定学习的计划,比如每周看几个别人的交互设计案例,然后总结出它们的优缺点,并在课上讨论、交换意见。我的老师会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我观察到的重点,好的就多多学习,坏的就自己在今后的项目中避免。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过程很高效,也能发挥出自己更多的能动性,而不是被老师推着走,总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想法,对后面项目的实践起到了很多帮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