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 建筑学
GPA:3.66
雅思:6.5(L8,R6.5,S6,W6)
自我评价:严谨又纠结但有趣的腹黑INTJ
获奖经历: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018年学习成绩优秀奖
西南科技大学华为景观杯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竞赛一等奖
巴黎圣母院屋顶改造概念竞赛 优胜奖
西南科技大学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 三等奖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AA - MArch DRL
Edinburgh - MSc AUD
MMU - MA AU
Cardiff - MA AD
Liverpool - MA Architecture
申请时间线:
最早家里出国的是我表姐她去了ETH,也有以前的同学出国去爱丁堡,所以高考结束后就有去知乎搜索过关于出国的一些帖子,大一到大二期间一直在纠结是考研还是出国,后来在当科研助理的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可能更适合去做设计而非科研(感觉读完研可能会真香),所以大二下开始学习更多软件包括犀牛和Grasshopper为出国做准备。
▲ Li Ang 作品
另一方面,出国也意味着更好的平台以及更多的设计资源,也想看一看西方不同的文化与建筑学。
当然自己从小就对西方哥特式和巴洛克建筑很感兴趣,也喜欢画画也是当时高考结束后选择建筑的原因。(不过没想到会这么劳累)
▲ 巴黎圣母院屋顶改造概念竞赛
梦校的话AA,UCL,爱丁堡都是。AA和UCL的图大一大二的时候最开始看都是不明觉厉,认识它两其实也是因为扎婶和库哈斯。
▲ 扎哈库哈斯
一直想去学习和了解更多更多元的设计。AA和UCL的包容性很强,什么专业都有,也能学到很多先锋的软件和理论知识(曾经一度认为只要软件好图就可以很酷炫)。
爱丁堡最开始其实更多是因为颜值,后来才了解到他们在建构和城市层面有更多的研究,而且和UCL部分专业一样有大量的实地调研考察,虽然更传统但我依旧对城市设计方向很感兴趣。
不过出了建筑圈子,可能认识AA的人并不多,所以更倾向爱丁堡和UCL,因为我感兴趣的也不只有建筑。
▲ 爱丁堡
最早影响我的是安藤忠雄和柯布西耶,先知道的安藤后来了解的柯布,大一扒拉了一堆记录片看,也有路易斯康的,他们三个的作品是我最早开始抄绘的。一直觉得现代派一众大佬都太牛了,以至于大二第一次设计课系主任当时问我建筑是什么,我回答是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包括艺术需求的机器。
其实可能至今我还是这样觉得,只是需求在当下被不断复杂化个性化定制化。不过这也一度导致了我最开始做建筑的时候多少有些死板,总认为扎哈那种动感的形式与感性派的东西是缺乏说服力的(后来发现其实还是看太少了)。
▲ 安藤忠雄 / 柯布西耶
大二做别墅期间认识了很多设计师,藤本壮介,扎哈,库哈斯等等,后来逐渐认识更多后现代和当代的建筑师,伊东丰雄,丹尼尔李伯斯金,伯纳德屈米,大四做城市设计以及第二个项目有学习过拉维莱特公园,特别喜欢这个项目。在做第二个项目时还去看过《曼哈顿手稿》。在大二到大三期间也断断续续抄绘过近百个设计案例。
▲ Li Ang作品
其实基本上每次设计课都有去认识更多新的建筑师以及事务所,包括大舍,MVRDV, UN studio, 王澍等等喜欢的设计师和事务所实在太多了。所以也挑不出最喜欢哪位,就像看神奈川冲浪图和千里江山图要选一个,只能说每个设计师喜欢的点都不同。
▲ 王澍 / 神奈川和千里江山图
我理想蛮多的,虽然还不知道是当打工人画图或者敲代码还是搞科研还是搞游戏,也想过自己开事务所,开火锅店。但首先最想的还是有一个自己参与设计的落地方案,到后续施工出来和电脑上差不多的那种。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老了之后再开家花店+咖啡厅,没人就躺在躺椅上边撸猫边看番追剧看电影晒太阳,偶尔画画图,可以的话再去批批年轻人的图。
▲ Li Ang 作品(原作者WOOH)
其实一开始没做作品集之前我以为自己的作品集会做的很技术流,参数化各种酷炫效果图,但后来明白这些其实都是辅助,整本作品集做的其实非常叙事也很多元,但有一个主题,是修复,利用设计去修复各种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它并不能立竿见影去解决问题,更像是慢性药物去治疗久疾。
▲ 作品集的封面
我四个项目主题分别对应到乡村文化、电影转译、城市改造、未来世界。不同的矛盾群体分别是旅游业与乡村文化、秩序与混乱、贫民与富人、人与自然。不过这样一个大纲其实也是在做作品集的过程当中不断探索与导师探讨产生的结果。
除此之外,因为我考虑申请的院校对作品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有重视实践也有重视叙事性的,其中乡村的蜂蜜工坊做的更加落地,其余三个都更加概念化,也是为了去突破自己,过去在学校的所有作品落地性都是第一位。同时最后一个项目其实也是带有一定讽刺性在其中的针对核废水排放问题和病毒流行方面,在世界观架构方面其实也参考过许多游戏与影视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死亡搁浅,尼尔的机械纪元,疯狂的麦克斯等等。但整体四个项目我感觉做的都很厚重,内容很丰富。
个人时间管理属实非常糟糕了哈哈哈哈哈当反面教材吧,以至于没有赶上第一批和好几个学校(皇艺,港大,新国立)的ddl,能调和的尽量抽自己空闲时间去画去想作品集。不过学校的事情确实太多了,做城市设计的时候直接中断了作品集(20年10月-21年1月),也包括备考雅思和考试周(为了GPA不拉跨)的时候,只有尽可能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假期去画。当然也熬了不少的夜,最后ddl前两个月可以像高考一样把时间写出来。
▲ 专教位置
不过在21年12月的时候也打完了死亡搁浅和尼尔,大镖客2,当我越觉得画不完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越想看剧玩游戏,会一直玩直到玩通后再接着画图,看剧也是黑子的篮球和灌篮高手也是以前学校期末交正图的时候看完的。
但最后所有课设和作品集还是都尽可能按时画完了。不建议学习,尽量赶早,别当鸽子老是下周再看。
▲ 游戏<死亡搁浅>
可能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合作以及前面提到的调和时间,主要解决办法是明确分工,提前确定任务总量以及能按时完成的量,不要过于自信。当然心态方面如果实在不想画的时候还是得找时间让自己放松,不然很容易对着电脑坐六个小时rhino里模型一点没动,就在反复转模型。
▲ Li Ang 作品
准备的这段时间,记忆最深刻的事应该就是谈恋爱吧,也是开始于准备作品集后不久,自己尝试去理解去走进另一个人的心,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不再像大三前那么毒舌(但其实还是很严格)。虽然中间经历过很多次分分合合,感谢Jerry的每一次陪伴和理解,也希望她24fall一帆风顺。
对学弟学妹的tips:
首先,雅思真题是关键,铅笔做,口语找人对练多记素材,做到一个素材去套不同的问题都可以回答,整段背=寄,另外注意语音语调。
第二,方案做不出来的主要一大问题就是案例积累不够,没思路就去看图。谷德或者issuu拉到底往前翻,没有合适的再换关键词,最远的路往往是最近的路。
第三,不要一心二用,实习就实习,画作品集就画作品集,考雅思就考雅思,玩就玩。多核同时处理的结果就是爆肝(当然也得分人)。
最后,一定要尽早递交尽早考语言。尽可能保证自己两周看一次方案,因为时间太长自己和导师都还得花时间再次回顾之前的内容。还有关于AA递交,如果可以,尽早拿到uncon的条件,今年我就是由于毕业证没尽早拿到没抢到位置,AA每年都会招大量工作党与gap的同学,会撤销offer。
▲ Li Ang 作品
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个项目,做的是《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电影转译。
▲ <蝙蝠侠:黑暗骑士>
最早选择做这个项目也是希望接触自己在本科期间从未接触过的设计,如何通过建筑语汇去叙事,希望借此来突破自己,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关于为什么选择这部电影,其实我在小学到初高中就看过很多次,小时候喜欢看是因为超级英雄电影嘛(现在也喜欢),后来高中后发现片中对于秩序、混乱的讨论其实非常深刻(曾经在高中班级放过,并且英语老师对游轮那段故事在班级里展开了英语辩论),并且也有对于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讨论,在后续做项目的过程当中应该有重新看过不下50次。
最开始其实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转译的内容是电影中诸多元素中的哪些部分,建筑的语汇有哪些可以来映射这些要素。这两者都经过了我和邓老师的多次讨论,并最终确定核心为秩序与混乱的关系,在空间层面我选择了9*9m的框架模块为一个标准值来入手。
整个故事中的秩序与混乱主要是通过三个主人公来得以体现的,哈维是代表维护秩序的一派,小丑则是混乱的代表,而蝙蝠侠其实是游走于二者之间的超级英雄。
由于剧情的复杂性,在空间流线的安排上我决定顺应电影故事的发展顺序来进行安排。
整部电影被我拆分为了22个小的片段,并进行了分流,三个主人公的交集(不同章节以颜色示意区分人物空间),以及每个故事的要素提取,分别是场景的私密与开放,剧情的影响度,人物情感的积极性,社会秩序的影响四个方面,通过确定这四个值来判断该片段在标准值上将产生的偏差,除此以外最终将22个小片段组合为9个不同章节,九个章节分别属于暗示,转折,情感高潮,在空间整体顺序(暗示,转折,高潮),变异(高潮章节)和垂直(暗示章节与高潮章节垂直对应)呼应上得以体现。这样对整个故事的解构再重构得以完成并体现。
之后再是落回到从要素到建筑语汇上的转译,我将第一个章节(包含三个片段)提取出来作为整个空间形成的示意,接着再是九个章节如何被构建为一体。私密与开放性通过空间墙体的围合与开窗来控制,剧情影响则是通过结构的变异来体现,比如梁更厚重柱越细则越不稳定,情绪则是由光线变化来控制,社会秩序的影响则是不同片段间轴线的变异来体现。
(其中红色代表小丑,白色为哈维,黑色则为蝙蝠侠,当空间为该角色的颜色时则说明该角色占据了该故事片段的主要引导地位。)
再是所有章节得到一个汇总以及核心章节中的场景片段与空间切面等等。
第七章为电影中蝙蝠侠营救瑞秋失败这一片段,在空间上蝙蝠侠的目标为瑞秋,并且首先希望到达的目的地也是瑞秋被绑架的空间,但是随着他进入空间才明白这其实是被小丑所控制好的结果,他只能在动线上先去营救哈维,并接受瑞秋死亡的事实。这一部分故事是影响整部电影当中秩序最为核心的节点,也是为什么采用了完全异构化的圆形为空间基本型,并且下方与舞会的空间对应。小丑是一切混乱的起因,从底层被一点点螺旋扩张并放大,到不能再被忽视的地步。
对比过很多家,之前甚至拉过excel表对价格,试听效果,上课形式进行排序包括上天眼查看企业相关信息,后来整理出来自己更适合1对1的形式,LAC性价比也合适,同时好几个机构试听课下来邓老师讲的是最好的。除此之外LAC的合同最详细。
▲ LAC的夏天
带我项目的老师是邓倩昕老师,也是LAC建筑的学术主管,非常认真负责。邓老师在我作品集的前期概念构思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第一次试听课当时评审的是我大三时做的课程设计博物馆(山水转译方向,当时做课设时有参考过公众号上同济的课设)以及用tspline做的异形图书馆,对于我在校做的设计作品存在的问题通过剖面图一针见血,缺乏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以及核心概念设计意图等要素,当时包括后来邓老师给我推荐过很多的书籍包括《如画观法》《建筑现象学》。
▲ 如画观法
除此之外,邓老师在案例推进上非常注重细节,诸如第一个项目梁的端头形式,为什么这样做会减轻屋顶的厚重感等等,构造大样图是否合理,出图方面对地面材质贴图的选择是否需要水渍雾气等等,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个木结构建筑的木纹选择和石材选择,lumion渲出来的效果过于卡通,后来自己接着也去搜索学习了如何制作hdr贴图使用vray5渲染,看了很多韩世麟的效果图教程。
申请老师是王老师,关键的时间节点都会提醒,如果我有不确定或者理解错的地方都会主动打电话联系我讲解清楚,教务老师针对我的反馈也非常及时,都很nice!
诺兰和昆汀的电影都很棒,只有几部没有看过。两位导演最喜欢的分别是《黑暗骑士》《八恶人》,前者前面提到过,后者的话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叙述方式从最开始的不安躁动到逐渐紧张,到最后所有矛盾冲突才集中爆发,不过缺点的话很暴力番茄酱管够。除此以外还有《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对于成功的定义以及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
▲ <八恶人> / <三傻大闹宝莱坞>
书:
其实书看的不多,大多都是专业相关需要的。不过以前看过的大多数经典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及张爱玲的一些小说我觉得都不如金庸的《笑傲江湖》以及《白夜行》那样读的酣畅淋漓(大抵是因为直男吧,看不懂张爱玲的书),《笑傲江湖》四本是我唯一两天看完的长篇小说,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元宇宙,曾经脑补过在那样的世界当个普通练功族。除此以外看完的第一本小说是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
游戏:
我不爱玩网游(菜是原罪),游戏方面早年初中时很喜欢死亡空间系列里面的怪物设计(太恐怖不敢玩)还有星际争霸的机甲,大学后一直对宫崎英高老贼的魂系列很感兴趣,场景和关卡设计很绝,但自己很菜,20年疫情期间打通了“只狼”,黑暗之魂3,21年2月赛博朋克2077,毕设那段时间在玩艾尔登法环,最近成迷roguelike,小骨和死亡细胞,黑帝斯。不过死亡搁浅是目前所有游戏里面世界观最震撼的(也算预言了后疫情时代可能发生的事)。叙事方面强推巫师3以及dlc石之心。
漫画:
久保带人的《死神》,准确来说回想起来是受死神漫画的影响我开始在初中接触的字体和平面设计,也去了解了分镜构图等设计知识。
▲ <死神>
藤本树的《电锯人》,画面张力镜头感十足,暗之恶魔出场的片段简直就是金属乐队的专辑封面,非常酷,故事跌宕起伏,但是小孩子还是不要去看啦。
▲ <电锯人>
图文来源:Li Ang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 STUDIO 23、24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