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从未停下。
Nian
河南工业大学 建筑学
GPA:3.85/5
PTE:71
自我评价:一直在路上,从未停下。
获奖经历:
国家奖学金
第六届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
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
UCL - Architectural Design
AA -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ffield - Architecture Design
Cardiff - Architecture Design
Liverpool - Architecture Design
疫情当下,万分纠结后还是放弃了珍贵的保研机会,一方面认为国内的学术研究模式并不适合自己,另一方面是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做年轻人会做的事,做年轻人会做出的选择。所以在和辅导员电话确认放弃保研后,就开始认真准备出国的事情;为了避免成为“批量生产的现代建筑师”,所以趁年轻去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等待的过程是焦虑的,在被想去的学校接连拒掉后,在已经对今年的结果不报希望的时候,等来了UCL-AD专业的推研信,毫不犹豫地——就决定是它了!在放弃保研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非UCL不可,虽然这样做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有志者事竟成,结果令人欣慰。从知道UCL Bartlett学院之后,一直青睐于它建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将万事万物抽象并总结成一系列的哲学观念,哲学思想,然后根据这些哲学观念思想推导用在建筑设计上;将抽象的哲学观念具象化用在建筑设计上,这也是我想要在UCL学习的设计思维方式之一。
曾在夸张的建筑形体和实用的建筑功能中感到难以权衡,但本着建筑应当“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我在设计中摒弃了华而不实的造型,开始研究建筑,人和自然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丹麦Bjarke Ingels Group(BIG)建筑事务所。BIG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模形感和雕塑感,他们善于创造形体也善于隐藏形体。或者说,他们的作品就像放大版的零件,不会有太过复杂的形态,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尺度的失真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在所做大部分方案中,我都会基于大量的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调研,进行“功能再定义”的设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且用简单精准的建筑语言去解决场地矛盾,致力于用一种当代的“四两拨千斤”之力道,以最巧妙的方式完成复杂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初期,我会先从某一类型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空间的组合研究,使它们叠加,复制,通过不同的大小尺度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也是我在作品集中所表现的设计理念。
我是在大四下学期才算正式地开始做作品集,由于学校设计课本身任务繁重,所以留给做作品集时间并不多。幸运的是,我们学校大四的时候有将一些建筑竞赛作为课设,所以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举三得,既完成学校作业,投了竞赛,又可以放到自己的作品集当中去。
准备的过程中倒没有觉得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一路申请来,都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加上留学本身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带着热爱就可以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完成好。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同在LAC学习的小树同学帮我“解决”Rhino建模问题的事。虽然认识他第一天我的Rhino就重装了...认识他的第n天我还在重装哈哈哈。不得不说,抱对了大腿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从我的作品集到申请,再到顺利攻克语言,都离不开小树同学的帮助。“一jio一个坑”的他教过我建模,讲过院校申请,还不断地催我学英语,十分感谢小树同学,他真的很努力地在捞我了!
多听听前辈的建议。和别人交流是进步最快的方式,和前辈们交流也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少走弯路。大部分同学都是先做作品集再考语言,个人来讲这两件事都一样重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即可。
疫情过后,人们对于空间的不信任感增加,“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接触,让人们心理上多了一层防备。人们无法完全摒弃对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流性的需求,所以这次设计将以“菜市场”为建筑载体,找到公共建筑中开放与封闭的平衡点,并且挖掘和强化其中不可被虚拟空间所替代的品质和价值,并在设计中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本次设计选取菜市场作为建筑载体,对其常规套路化的空间架构、功能布局方式、空间氛围场景等要素提出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设计出一个新型的菜市场,保证其满足安全及防疫需求的同时,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菜市场将向何种方向迭代。
设计选址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南关菜场。所有的建筑部件都将在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每个地点并使用机械臂建造。
本次设计以模块化(Modular)的方式介入到设计思维中,通过算法(Algorithm)找形建筑平面以适应场地特点,作为一种开方式结尾的生成式建筑设计(Open Ending Generative Frame)。这一算法的优势在于在后疫情背景下,它能根据的不同阶段,快速进行调整;根据建筑入口的选择,功能和密度的要求快速计算出不同的适应性(Adaptability)平面。
1.满足平常和疫情时期的安全需求,应对疫情期间空间弹性不足:以往的菜市场被限定为固定空间,无法灵活应对疫情提出的距离与清洁需求。
2.优化菜场秩序,分区,单一业态:传统菜市场总被冠以“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业态之单一也限制了居民的丰富生活。如何优化采买结构,丰富菜市场的也太形式,也是今后菜市场的迭代方向。
3.万物互联:线上买菜已经逐渐成为生鲜零售的发展驱动力,菜市场的发展将与互联网结合,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同时降低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在报名之前一直有关注LAC的公众号,我被LAC的教学模式和极高的性价比深深吸引。虽然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没有去到线下学习,但LAC的整体的服务和教学真的很棒!
Lindina老师带了我的四个作品集项目:从第一个项目到最后一个,虽然我们全程线上交流,但可以明显看出自己有很大的进步;不论是设计思维,软件或是制图方面,每一个项目都有新的挑战,都达到了一个更高的level。
Lindina老师帮我攻克了我在学校做设计经常会犯的一个毛病——遇到困难换方案,每个项目的方案初期,我都会面临着因为这样那样的困难想要推翻重做,Lindina老师一直都有在认真帮我梳理思路,告诉我遇到困难要解决不要选择逃避。很喜欢她告诉我的一句话“Everything truly good is never easy.”因为她,我变得更加喜欢设计了。
另外还要非常感谢我的申请老师Vivi老师,她像个小天使一样,特别温柔而且总是能及时地解决我的问题。在准备意大利申请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棘手的事情,但她还是非常有耐心的帮我解决,指导我一步一步准备好材料。她会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而且非常全面,甚至有时我正云里雾里的时候她会直接一个电话甩过来(哈哈哈,Vivi老师的效率超级高,大家快冲!)!
Brook Elliott主演的《Drop Dead Diva》是我最喜欢的美剧之一。“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期待着一次人生大逆转,可是如果逆转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会怎样?最终身体和心灵到底是谁抛弃了谁?”这部美剧让我从高中看到大学,看完之后的惊讶感受不异于《顶楼》。
做作品集的时,唯一坚持下来的爱好就是看书(不会熬夜画图,但是会熬夜看书的就是我本人),完成作品集的同时也完成了今年读10本书的KPI。夜读可以有效地缓解做作品集的时候带来的压力——非常喜欢毕淑敏系列,读她的书可以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柔且坚定的力量。另外,读一些历史性和记录性的文章可以从文字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减少浮躁,使自己完全投入进去。
平时最大的爱好是“吃”,经常打卡各种美食餐厅。
最喜欢一句话“事已至此,吃点饭吧”。
▲ 美食打卡记录
偶尔也会给自己买花作为奖励。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